行业交流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交流

【东郊殡仪馆】党建引领、战斗堡垒坚不可摧,精准防控、疫情斗争永不懈怠

来源: 作者: 日期:2021-01-17

疫情中坚守在人生的最后一站

——北京市东郊殡仪馆战疫纪实


自疫情发生以来,东郊殡仪馆始终坚持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展现了民政人的责任与担当。生死相伴,终点相依,他们像点点微光,温暖着逝者最后一段人生旅途。

遗体接运:疫情期间的生命摆渡者

东郊殡仪馆遗体接运车队,疫情期间分AB班,往返于殡仪馆和各大医院的ICU、太平间、居民家中。出一趟车,至少两个小时。由于接触的人情况复杂,包裹严实的防护服是王善春的“铠甲”,能帮他尽可能地避免风险,但同时,却也给他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戴护目镜有哈气,穿着鞋套,踩刹车、踩离合器、油门,必须得小心加小心;穿上防护服,他一出去,冬天里面一件汗衫,瑟瑟发抖,等出汗的时候,一摘了帽子,后背呼呼地冒烟,里面的汗衫全湿透了。



王善春,今年52岁,2月份的一天,一位老人因心血管疾病病逝家中,家属就打电话到东郊说:“我们实在是没人了,疫情期间很多亲人都无法前来。”别人去不了,但作为东郊的一名遗体接运工,他们不能不去。去了以后,只有一个男同志,逝者是他的父亲有200斤,1米8的个儿,还有一个70岁的老母亲根本帮不上忙,孩子十几岁基本上也帮不上忙。那怎么办?那就得他们给抬下去。王善春腰椎关节紊乱,重力一扭,就动不了了。他就跟家属说:“咱们一步停一下,一步停一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抬下去”。十多层,一脚脚走下来,汗珠子悟在防护服里,沓湿了大半个身子,护目镜被哈气蒙了一层白雾,看不见前面的路,他们紧紧护着担架上的逝者,下了楼,安置好逝者后,他们都累坏了。家属对他们的服务非常认可,心怀感激。

疫情期间,护送他们走好人生最后一程,是他们的工作也是责任。

火化室:挺身而出,以身涉险

疫情期间,东郊殡仪馆暂停了遗体整容和追思活动,但有两项工作却没有停转,一个是遗体接运,再一个,便是火化。火化班平均年龄34岁,吴冲是其中一员,今年32岁,他当过兵,是火化班的班长,也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火化班班长——吴冲


火化室的所有人都签了火化新冠肺炎遗体请战书,董志全更是在轮班休整期间驱车赶回馆内完成特殊遗体火化工作。



火化师做好相应防护


火化炉工作时内部温度高达800多度,但车间却是“冬冷夏热”。为了炉子保持负压状态,即便再冷窗户都要敞开。和往年不同,疫情当前,吴冲和同事们操作时要严格防护,

他们穿着大棉袄,外面套着防护服,捂得严严实实,一点风都不透,只有手露着,一天都不知道洗多少遍,手一个个全冻了,而且全皴了!

受疫情影响,馆里对进馆人数进行了限制,部分家属不能像往常一样,陪逝者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馆里于是推出了免费的寄语服务,同时为逝者送上一枝花。

家属在与不在其实他们做的服务一样的,遗体抬到炕面上以后,火化师会在遗体后边三鞠躬,鞠完躬以后他们再缓缓走向操作台。那个牌是寄语牌,家属写些寄托哀思的话,随着遗体一起去火化。花是一块放的,随着一起火化,他们是代替家属,做一些善事。

面对疫情,东郊人也在做好应该做的事,要把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这是东郊人的责任。


洽谈室:让沟通充满温情

凌晨五点,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路灯指引方向,而东郊殡仪馆的职工们已经在上班的路上;早晨,天刚蒙蒙亮,洽谈室所有人员全部就位,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作为一名洽谈员,在疫情期间,他们主要的工作是24小时接听电话(预定火化服务、帮助逝者家属解决问题),第二天的所有业务他们会提前一天再给家属打个电话,提示殡仪馆的所有手续,提示一些注意事项,每天同样的话要说十遍、二十遍或者三十遍。

自从疫情防控开始限流后,他们洽谈室工作人员要解答各种各样的家属提问,解决家属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尽力的去劝说,他们非常理解家属的悲痛的心情,但是疫情之下,人员聚集存在隐患,馆内人员限流,这也是为了保护好家属。

喝水、吃饭、上厕所,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些小事很简单,对于他们来说,有时却是一种奢望,电话声24小时此起彼伏,“喂,我家里人情况不好,怎么办?”、“医院给我找的一条龙服务,我什么都不知道啊?”面对家属焦急又手足无措的时候,为了更好的为家属排忧解难,他们与时间赛跑,他们必须要细致的回答各种问题,更要帮家属解决实际问题。这让洽谈室的三部电话成了承载最为忙碌的热线之一,有的时候凌晨一点家属还会打电话询问当天乘坐哪路公交车到殡仪馆?有的家属会问当天费用大概多少钱?解答完所有问题后发现天都快亮了,很累,很困,但只要家属说句“谢谢,打扰您休息了”,他们所有的疲乏顿时消失。


下班后,大家摘下口罩、脱下防护服、手套,这才发现彼此的嘴唇都已干裂起皮,手指被捂的发白,眼球布满血丝,嗓子变得沙哑。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洽谈室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休息,没有一个人掉队。

服务工作很辛苦,他们却无怨无悔投入到这种“苦”中锻炼自己,使我们变得更坚韧,让他们更宽容,更丰富,同时也更美丽。

服务中心:大爱下的小温馨

在清明节服务过程中,服务中心的全体人员照例在天还未亮时就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护目镜。疫情之下,工作照旧展开,疫情无情,但亲情和服务不减,每一位东郊的员工都坚守在人生的终点站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是见证与守候生命最后一程的人。  

在服务中心,他们未必是与家属沟通最多的,但一定是陪家属走路最多的,服务中心的刘小泽曾遇到一位阿姨特别来感谢她,阿姨见到她就问:“姑娘,你还记得我吗?”她接待的家属实在太多了,实在没有什么印象了,她紧张的摇了摇头,阿姨拉着她的手说:“你别紧张,上次我来办业务,就是你扶着我帮我办手续,走了很大一圈”。她这才想起来,那天下大雪,她怕老人摔倒,所以搀着老人将手续都办完了,没想到阿姨今天还特意来表示感谢,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一声感谢对大家来说就是最好的赞誉,让他们觉得殡葬这个行业,并不是一些异样眼中的“讨人嫌,令人忌讳”,而是背负着家属的信任和情感。

都说笑容会传染,正能量也一样会传染,东郊的小温馨,传递到员工身上,每位员工,又将这份亲情传递给家属,温馨的活水源源不断,长流不息!

库管办:让每一份防护物资管理都清清楚楚

临近下班时间东郊到货一批防护服,数量多、物品分散,验收入库的工作量极大,库管组组长苑小梅二话没说带领着组员迅速投入战斗,分工有序,各负其责,汗水打湿了工服,带着防护口罩湿漉漉的喘息着,但他们手里的工作没有停下,为了让战斗在一线岗位上的职工们尽快领到防护服,三位库管员埋头苦干,飞快的清点、装箱......事无巨细,分门别类,整理得有条不紊。

三个忙碌的身影,十分娇小,淹没在防护用品之中。此刻,华灯初上,苑小梅停下来,直了直腰,顿时肩背上的疼牵引着肌肤牵起一阵疼,她打了个颤,让大家喝口水休息一下,接着三个人又脚不停歇的将防护物资发放到各部门。之后他们又清点剩余物资、整理码放、入库储存,等他们忙完,已经是晚上7、8点了。没有人说累、没有人叫苦。疫情之下,东郊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超负荷的运转,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有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决心。

战疫北京,每一位东郊人都在全力以赴。人间风来草木香,唯有艰难时,最显人品担当。殡葬之路,虽千万里,亦往矣。他们服务人生百年,坚守着服务的初心。他们心怀璀璨,心中有逝者,散发的温暖护送着人生的最后一程。

(北京市东郊殡仪馆供稿)